从光波杀菌技术 看格兰仕不懈的创新精神

  属于全民的健康家电应该具备什么特质?健康、实用、价格亲民。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以光波炉为代表的健康家电的价值再次发扬光大。

  11月5日,2020“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健康家电智享论坛在北京举行,格兰仕光波炉光波杀菌技术获得与会权威专家的关注和解读。本次会议上,格兰仕凭借光波杀菌技术荣获2020“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健康家电智享论坛健康品牌及科技进步奖,而Z系列光波炉G90F25CSLV-Q6(G0)则成为了本次大会的指定健康产品。

  今年1月,新冠疫情慢慢的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新冠病毒更是让全社会人心惶惶,如何有效杀灭我们身边的细菌、病毒,成为所有人关心的问题。1月23日,格兰仕一批光波炉、蒸烤箱送达武汉协和医院,让格兰仕成为最早将抗疫物资送到武汉定点医疗机构的家电科技公司。这时人们才发现,身边已经司空见惯的光波炉,原来是最高效的杀菌消毒器具之一。

  根据防疫机构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C保持3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理论上,只需利用好各种家用设备的加热功能,就可以对相关细菌、病毒进行杀灭,格兰仕光波炉就是这里面的代表。当光波炉开始工作时,无论是微波功能还是光波功能,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近百度的高温,超高的加热效率正是杀灭病菌的关键所在。

  权威检验测试的机构发布的测试报告数据显示,使用格兰仕光波炉,对生猪肉、自来水、生牛奶、生鱼肉中原始存在的菌落总数,人工污染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菌种使用光波、微波、微波光波组合功能进行杀菌实验,杀菌率均达到了100%。日常的碗筷、水杯、湿毛巾消毒工作,使都能够最终靠光波炉轻松完成。

  从2020年1月下旬开始,得到专业医疗机构、检验测试的机构捐赠认可的格兰仕,也虽疫情的发展而不断加大光波炉等健康家电的捐赠力度。

  1月29日,格兰仕驰援武汉的第二批物资送达武汉同济医院,该批物资包括高效杀菌的光波炉和健康烹饪蒸烤箱,支援医疗机构做好防控工作。2月1日,格兰仕将捐赠范围扩大到全国,对全国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捐赠10万台价值1亿元以光波微波炉为代表的健康家电,并积极解决一些援鄂医疗队生活设备短缺的问题,有力呵护抗疫一线日,格兰仕集团再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出数千台光波炉、冰箱等健康家电,用于高温下北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点防暑降温和卫生保障......

  光波炉最早由格兰仕成功推向了市场,很快成为炙手可热的家电产品。为什么格兰仕光波炉能被诺贝尔奖得主及专家的关注和认可?原因就在于格兰仕在微波炉产品创新发展历史上,所具备的诺贝尔精神。

  1992年,格兰仕以微波炉制造进军家电行业,短短几年间便击退多个跨国品牌,成为中国微波炉冠军和世界微波炉产销冠军。作为行业龙头的格兰仕,没有停下自主创新力度,不断加速推动微波炉行业向前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格兰仕让微波炉从“奢侈品”成为现代家庭必需品,并且不断引领微波炉向节能化、智能化、艺术化、一体化等方向创新升级。从方型到圆型,从微波技术到光波技术,从微波变频到光波变频再到双模变频技术,从蒸汽微波炉到微蒸烤一体机,从侧开门式、下拉门式到上开门平台式,格兰仕的努力,让中国微波炉产业一直站在全球行业前列。

  不懈的技术创新,让以光波杀菌技术为代表的健康家电技术成功应用到格兰仕全系列新产品当中,为众多购买的人打造健康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

  格兰仕已在家电制造业打造出独树一帜的全产业链制造模式,每年有超过5000万台健康家电供应到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格兰仕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格兰仕的产业高质量发展逻辑是围绕着人民美好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健康需求,能做到全球全产业链综合领先的产业,就坚决投资,坚持把产业做大、做强、做深、做透。

  近年来,除了面向全球供应具有杀菌功能的光波微波炉,格兰仕还推出了空气消毒机、微蒸烤一体机等一大批新型健康智能产品。为让人们“吃得健康”,格兰仕已推出了微波炉、电烤箱、电蒸炉、蒸烤箱、冰箱、洗碗机、破壁机等厨房电器为让人们“住得健康”,格兰仕推出了空调、吸油烟机及空气消毒机等系列空气进化设施;为让人们“穿得健康”,格兰仕的系列洗衣机、干衣机等产品也在进行持续不断的技术迭代,让格兰仕健康家电阵容不断壮大。

  近年来,格兰仕发挥光波炉健康家电的优势,聚焦消毒杀菌和饮食安全,通过健康家电对人民的卫生防疫、饮食安全、健康生活做出的同时,也在扶贫、医疗、教育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国家脱贫攻坚做出贡献。在“叮未来”精准扶贫计划、云南扶贫惠民、“家电让家更温暖” 爱心助残捐赠等系列活动中,格兰仕 积极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弱势人群拥有更好的生活。(郭钊)

  3月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空,一群雨燕飞过蓝天,衔来春意渐浓的讯息。王路还提到,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布局等。她建议,逐步提升我国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科技型公司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万泉代表表示,近年来,我们国家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科学技术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过去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和装备支撑稳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如何持续推动农业高水平发展?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畅谈观察和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1.3亿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6.4%,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6.5%。农村养老是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王德保透露,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协同香港、面向全球,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大湾区国创中心国际总部。

  “主轴承的服役寿命与可靠性受到材料、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关键因素制约,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

  为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2023年,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

  文生视频、智能家居、智慧工厂……近年来,AI发展速度之快、应用场景范围之广备受瞩目。

  月表可开采资源均赋存于月壤/月岩地层中,月球采矿是典型的多资源共采问题。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围绕科技如何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怎样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等线

  今年2月底,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仕标教授团队提出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辛锋看来,中央企业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方面,拥有多方面独特优势。为深度融入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充分的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其重要的作用,不相同的领域中央企业持续探索,积淀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国英介绍,2023年我国共计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分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4类。张玉卓用三个字概括了中央企业今年高水平发展的路径:“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数字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可及。通过照片诊断眼部疾病、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脏……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慢慢的变成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帮手。

  贾少谦认为:“制造业减少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当下迫切地需要培育壮大绿色创新主体,激发绿色转型活力。范飞建议,可根据区域绿色技术发展优势和应用需求,完善绿色技术交易机制,同时布局建设若干绿色技术交易平台,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的制度变革,不仅彻底打破了“能耗双控”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且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双碳”战略,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世界内形成零碳经济竞争新优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为逐步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明确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