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甘快看】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红卫:同甘共发展 核陇齐加速

  “我们迎来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我们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人员接续奋斗、砥砺前行。”2月2日,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工作推进会暨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在甘肃兰州召开,新当选的甘肃省科技功臣赵红卫如是说。

  赵红卫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在强流高电荷态电子回旋共振(ECR)离子源、重离子回旋加速器、电子冷却、强流质子超导直线加速器等方面取得了具备极其重大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获得一系列奖励荣誉。

  他推动并负责了国家“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基于强流质子超导直线加速器靶向同位素药物研发平台”建设,领导团队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同位素及靶向同位素药物制备技术,规避我国被“卡脖子”的风险,为保障我国治疗用同位素安全稳定供应发挥重要作用。

  科研工作中,赵红卫带领团队实现多个“首次”,不断“刷新”成绩。赵红卫团队提出了一种原创的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超导磁约束结构,实现了一种高磁镜比三维“最小B”等离子体磁约束新构形;首次提出了高频率微波加热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的一种新模式。研制成功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全超导、全永磁、蒸发冷却新型强流高电荷态ECR离子源和激光离子源,形成独特的离子源体系。近年来将高电荷态重离子束流强度提高了约两个量级,产生并不断刷新一批高电荷态重离子束流强度的世界纪录,对基于重离子加速器的核物理和原子物理等领域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赵红卫领导团队研制成功国际上束流强度和束流功率最高的连续波质子束超导直线加速器,首次实现束流强度10毫安连续波质子束174千瓦稳定运行,验证了全超导直线毫安连续波质子束的可行性,为加速器驱动的先进核能、宽谱高通量中子源、同位素制备等重要应用奠定基础。

  赵红卫负责研制成功重离子治癌的超高的性价比紧凑型回旋加速器注入器,为我国首台重离子治癌专用装置的自主研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与俄罗斯同行合作负责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国际上新一代电子冷却装置,使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实现了束流强度高增益累积和低动量分散的目标。

  同时,他还积极推动具有高的附加价值的同位素在工业、医药、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并负责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的建设,力争为甘肃省打造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亮点。

  赵红卫说,近年来,甘肃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大力推进强科技行动,为全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蓄势赋能,也为科技工作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他表示,将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强化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地功能,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造福人民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