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王成刚:独守海岛33年

  在山东烟台,有一座名为南隍城的海岛,岛上居民不足千人,大多数为留守老人,出入只能靠船只。然而,30多年来,岛上居民从未因通信犯过愁。因为这里有一个坚守了33年的联通工作者,他就是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烟台联通长岛分公司职工王成刚。

  1989年,未满十七岁的王成刚在长岛南隍城邮电支局参加工作。他负责送信、送报、维修摇把电话。最难熬的是海岛的冬天,那时是定点发电,晚上9点就停电,没有暖气,没有煤炉。就这样,王成刚一干就是5年。

  1993年,岛上开始做微波铁塔建设,王成刚每天陪同工程队爬山头选址,参与铁塔地基建设。建铁塔、装天线,进行微波设备、交换设备的安装和开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1999年,王成刚正式接手南隍城岛所有的通信业务,包括业务受理、装机维修、设施安装等。

  谈及是否有过退缩,王成刚答道:“从2000年开始,新设备安装开通增多。有时深夜还要在山上机房进行设备调测,漆黑的夜晚,一个人走在山路上,有时候真的就想放弃了这个工作,但是想到还有那么多用户,自己还是义无反顾的坚守下去。”

  今年1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雪天气席卷了南隍城岛,海面风力7-8级,从高处俯瞰整个岛屿犹如一颗珍珠镶嵌在雾气之中,若隐若现。

  早上7点,王成刚已经在大风天气重要区段、隐患点开始巡查机房设备和线点,他又按照约定赶往用户家修理被风挂断的网线。中午的时间,王成刚一点也不敢浪费,通过一点一点啃难题,学会了手机开卡等多种新业务。傍晚快下班时,突然停电,王成刚赶快跑到山顶机房开启油机发电。他说,冬天海岛经常停电,需要到山顶机房进行油机发电,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这只是王成刚平凡的一天,一天的坚持或许不难,一年的坚守弥足珍贵,而他用了33年的时光,诠释了自己的初心坚守。

  占地1.927平方公里的小岛,314户人家,300个宽带用户,113户联通电视用户,800余个手机用户……从青春年华到两鬓霜花,王成刚说:“作为一名联通人,穿上这件制服,从事这份工作,就为了保障岛上的居民通信畅通。”(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杨明清 张嫱 通讯员 宋洁)

  面对一直在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经营销售的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会化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