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套现50亿连续暴雷24亿13年烧钱23亿亚光科技:实控人线亿定增信心?还是套路?

  2023年7月7日,亚光科技(300123.SZ)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得深交所受理。

  根据预案,控制股权的人太阳鸟控股将独揽此次6.8亿元的定增。巨额真金白银无一不再向我们传达实控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和底气。

  似乎证券交易市场也很吃这一套,自2022年6月发布定增计划开始,亚光科技的股价虽然没有特别亮眼的大涨,但确实一改之前的颓势。

  打开吾股大数据,亚光科技的吾股排名从1,900多名一路出溜至4,400名开外,显然,吾(真)股(相)配不上这份价值6.8亿元的信心和底气。

  2018年以来,李老板通过太阳鸟,以协议转让、可交换债券、证券交易市场竞价等方式,合计减持金额高达12.17亿元。

  另外,截至2023年7月,太阳鸟控股、李跃先还分别质押了所持股份的74.53%、97.72%,对应的融资余额合计7.17亿元(包括3亿元还没完成换股的可交换债券)。

  上述减持与融资金额,合计超16亿元,远远超出实控人认购的6.8亿元定增。

  比如下表列出的九位大股东,大都从2020年就开始频繁在证券交易市场减持所持股份。除了南京瑞联、天通股份,其他七位都疑似完成清仓减持。

  仔细观察实控人和大股东的减持,大都集中在2020年底至2021年期间,是亚光科技最近几年的历史高位。

  显然,内部人对公司的估值早就用减持表达得明明白白,当韭菜的信心大于内部人时,不被割那简直天理难容了。

  其他几位之所以错过了2020年2月和8月的两个高位,风云君猜测大概是因为他们手里的股票是在2020年10月才解禁。

  亚光科技的业绩在2021-2022年期间连续暴雷,时间刚好是在实控人和大股东基本完成减持之后。

  2021年、2022年,亚光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了11.99亿元、12.01亿元,合计高达24亿元。

  与之前年份大都不足亿元的利润规模相比,24亿让亚光科技亏了个底朝天,2010至今的利润总和为-15.84亿元。

  业绩暴雷的主因,是商誉减值损失,2021年、2022年分别为-6.66亿元、-6.14亿元。

  这两笔商誉减值,大多数来源于子公司亚光电子,原值25.44亿元,两次暴雷后仍剩余12.15亿元。

  亚光科技是在2017年通过发行股份,花费33.42亿元高价收购的亚光电子,并在完成收购后,从原来的太阳鸟更名至此。

  亚光电子也没有完全辜负期望,曾经给亚光科技注入一剂强心针,让营业收入一反此前的萎靡不振,开始突飞猛进。然而却是一剂缺乏后劲的强心针,营收高增长仅仅维持了三年,2019年便又开始下滑。

  2022年,亚光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6.86亿元,与2019年的22.06亿元相差甚远。

  其实上文高位割韭菜的大股东们,也是借助2017年的并购拿到割韭菜的筹码。没错,这场并购是亚光科技整一个故事的最开始。

  亚光电子,前身为成立于1965年的亚光电工厂,是国内最早的半导体元器件、微波电路及组件供应商之一。

  其主要产品为半导体分立器件、微波电路及组件(合称“军工产品”),其产品作为雷达、电子对抗和通信系统的配套组件,长期应用于各类航天器材及机载、舰载、弹载等武器平台。 亚光电子作为当时国内三大微波器件厂商之一,与国内某两所并称为“两所一厂”,代表着国内军用电子元器件在这一领域的顶配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同种类型的产品水平。 行业中的其他竞争者,体量小,资源少,规模小,总实力远远无法与之抗衡。

  然而2020年承诺期结束后,净利润就几近腰斩,并在此后的两年以相同的速度飞速下滑。

  2022年,亚光电子的净利润只剩4,659万元,是三年前(2019年)的1/10多一点。

  当初为亚光电子量身打造的高达23亿的军工技改项目,最终缩减至只有2亿元,其他项目均因为种种原因终止。

  就这种扑街的业绩表现和可怜至极的技改投入,它敢说它登上了行业的制高点,但谁敢信?

  然而上市公司就仍敢大言不惭地说,亚光电子仍处在国内军用射频微波行业的前列,占了重要的市场份额。

  比如行业整体向好,涌现很多小型微波集成电路公司,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售价下降; 还比如军方审价情况增多,产品定价趋于参考军方审价标准,影响了利润空间。

  对于前一种解释,风云君想问,亚光科技是否还记得2017年的那句“其他竞争者实力远远无法与之抗衡”?

  对于后一种解释,咱们来看看同样拥有军工类业务的上市公司2019年以来的利润表现。

  其中,国博电子(688375.SH)、雷电微力(30105.SZ)两家公司的利润明显增长;天箭科技(002977.SZ)的利润微降。

  当然也有天和防务(300397.SZ)、雷科防务(002413.SZ)、盛路通信(002446.SZ)等公司,都出现过业绩暴雷。

  对于利润顶级规模,增长最好的国博电子,风云君不久前刚刚研究过,称其为简化版中国雷达产业突围史,实力不用多说。

  说来也巧,这三家暴雷的上市公司,风云君都曾做过深入分析。他们与亚光科技有一个惊人相似的历史和结局:跨界并购和暴雷。

  分析到这里,亚光电子实力如何,亚光科技又属于哪一波,相信各位已经看得很明白了。

  2014年、2015年,亚光电子净利润分别亏损了1.92亿元、8.66亿元,根本原因为2014年为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94亿元,2015年承担子公司欣华欣发生的担保支出9.49亿元。

  当时的控制股权的人中航深圳就是考虑到欣华欣事件的负面影响,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所持亚光电子股份。

  同时期挂牌转让的还有成都产投、成都创投、成都高投所持亚光电子股份,在西南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

  后来经过几轮竞拍,由太阳鸟控股、南京瑞联、东方天力、东证蓝海等公司组成的财团,花费了29.27亿元高价,拍下了亚光电子85.84%股份。

  既而,他们以与拍卖价格相同的价格,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将亚光电子注入上市公司。其中,周蓉所持亚光电子11.54%股份的出售价格,参考拍卖价格。

  亚光电子97.38%股权最终注入上市公司的作价为33.42亿元,较净资产增值率高达425%。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拿着真金白银的金主们,最终目的显然不是换回一堆不值钱的股票。

  于是,此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在2020年10月解禁后,他们开始齐刷刷的减持。粗略来看,他们都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仅就可得数据分析来看,扣除原始竞拍成本,他们的盈利超16个亿。

  最大赢家应该是亚光电子的原股东周蓉,直接置换上市公司股票,1年解禁后就开始不断减持,前后到手5个小目标。

  根据2019年年报问询函回复,2016年,当时的二股东华泰瑞联向其推荐了正在挂牌等待竞拍的亚光电子。

  难道,这原本就是一个局?等着上市公司跳进去,继而散户们奋不顾身的往里冲,然后心甘情愿被收割?

  2013年以来,游艇业务因受八项规定影响增长乏力,同时还面临整个航运市场持续萧条、国际船市低位震荡、全球造船产能严重超过标准等困难,亚光科技选择转型。

  几家负责船艇业务的子公司,2017年以来不间断亏损,到2021年以全部沦为大幅亏损,并将亏损持续至2022年。

  对此,亚光科技给出的解释为宏观经济提高速度放缓、地理政治学冲突、市场低迷、政府采购推迟、原材料齐套率下降价格持续上涨等等。

  反观同行业的江龙船艇(300589.SZ)、海斯比(833286.NQ),2017年以来的业绩也都有不同程度额波动,但期间净利润有减有增,且均保持盈利。

  2010年上市至今,亚光科技的自由现金流一直未流出状态,合计烧掉了超23亿元。

  换句话说,亚光科技上市后没有一年赚到钱,哪怕是在风光无限的2017-2019年。

  截至2022年末,亚光科技应收账款统计15.49亿元,与2022年16.86亿元的营业收入相差无几。

  同期末,其账面货币资金共计4.82亿元,其中受限货币资金3.39亿元。而对应的短期借款高达13.59亿元,其他的还有1.3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4.7亿元长期借款。

  实控人包揽6.8亿元定增,是亚光科技彻底改头换面,还是新套路的开始呢?风云君会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依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重磅!钟南山团队最新发表,连花清瘟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出炉!

  财联社12月12日电,据日本朝日新闻,日本将针对涨薪7%以上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

  苹果让Vision Pro用户在苹果专卖店自提,背后原因:“非通用性”

  英特尔酷睿 i5-14600 处理器曝光:最高睿频5.2GHz,烤机功耗156W

  华为MateBook D 16 16GB+1TB正式开售 首发4499元

  爸爸突然回家先摸了小狗没有先摸孩子小朋友就学着小狗的样子原地打滚让爸爸摸

  人类幼崽的模仿能力有多强,宝宝坐在车子后座模仿妈妈说话,妈妈:现在每天都模仿 还跟我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