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江苏南京:创新引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6月3日至4日,2024年“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南京江宁区、江北新区和浦口区开展调研采访活动。在江宁区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调研团了解到公司在智能电网领域全球领先的技术;在江北新区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大家观摩了公司研发及生产新药的过程;在浦口区的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管理中心大厅内,一个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令人大开眼界。

  作为南京重点打造的优势产业和重点布局的新兴起的产业,智能电网、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产业都已形成集群发展形态趋势。坚持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正是南京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水平发展的生动实践。

  走进国家电网南瑞集团下属公司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的展厅,记者看出,“全国首台、世界首个、国内首套”是最高频出现的字眼。南瑞继保副总经理何雪峰介绍:“每年我们都有全球首台套设备投入到市场应用。”

  2013年起,南瑞继保挑战柔性直流输电前沿技术制高点,相继成功研制世界首台套500kV高压直流断路器、实施世界首个柔直电网工程、亚洲首个海上风电柔直工程等。为了跨越千里,将西部的清洁能源安全送到东部,2015年起,南瑞继保又成功研制特高压直流换流阀系统,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全部核心装备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流输电装备企业,有关技术不仅保障了中国电网的稳定,还输送到海外。截至目前,南瑞继保的产品已成功进入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

  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南瑞继保在科技“无人区”勇敢挑战,如今牢牢占据行业“领跑”地位。何雪峰说:“在南瑞继保,全球领先的技术绝不仅仅停留在图纸上、专利柜里,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将设计图、施工图变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新质生产力。”

  南瑞继保的成长故事,是南京市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之路上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发展,南京市已形成以江宁智能电网产业谷为核心,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北新区为两翼的“一谷两区”产业格局。2023年,全市智能电网产业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3612.6亿元。

  南京市工信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经过多年深耕发展,南京市智能电网产业已慢慢成长为规模全国领先、技术优势显著、基本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人才储备力量雄厚的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上,南京智能电网走在全国“第一方阵”,拥有发明专利超2万件,参与起草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2000多项;在产业链条上,智能电网产业已发展成为覆盖发、输、变、配、用、调度、通信、综合能源服务、电力网络安全等九大关键产业链环节的产业集群,其中,发、输、变、配、调度等环节领跑全国。

  在先声药业智能化生产车间,记者见证了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类创新药先必新“新鲜出炉”的全过程。

  在称量和配料环节,原料在负压称量罩内精确称量,根据工艺技术要求投入全自动配料系统,随后由模块化程序控制配料、充氮、过滤全过程,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对含量等指标进行仔细的检测;在洗瓶和烘瓶环节,为了更好的提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产品的内包装采用全球最高品质的中硼硅玻璃管,经过一系列吹洗工艺,之后自动传送至隧道式灭菌干燥机……先进的制作流程与工艺和智能化的生产流程令人叹为观止。

  “先必新是近十年来脑卒中领域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创新药,已累计帮助300多万名全球患者,降低致残率近20%。”先声药业副总裁史瑞文介绍,先声药业是一家创新与研发驱动的制药公司,建设有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该实验室,公司积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现已拥有30多个上市产品。

  “未来两年,我们还有多款高价值创新药有望获批上市,包括可改善日间功能的抗失眠药达利雷生、全病程仅需一粒的抗流感创新药玛氘诺沙韦等。”史瑞文说。

  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先声药业的发展速度,代表着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突破”速度。

  “近年来,南京始终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建设产业强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主攻方向,不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突破、能级提升。”南京市科技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2023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年度营收突破2000亿元,全市获批新药94个品规,占江苏的近1/3;今年以来获批新药44个品规,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作为南京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主阵地,南京生物医药谷、江宁高新区、南京经开区等3个重点园区均位列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30强,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6月4日上午,调研团走进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管理中心大厅,曲面大屏上,一条条“低空航路”以不一样的颜色标注,在城市上空显得繁忙而有序。

  “蓝色的是低空医疗物资运输航线,目前这条航线已经常态化运营了;橙色的代表低空巴士航线,目前研发的这款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可容纳5人,未来将大幅度减少通勤时间。”在与讲解员的互动中,大家的疑问一一得到解答。

  南京市划设了低空巡检、低空快递、低空医疗物资运输、低空观光、低空巴士等五大类40条航线,将打造“低空+”创新融合模式,目前已有22条航线条为规划路线,智能、高效、绿色的全域低空交通体系逐步成型。

  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南京拥有发展低空经济的良好基础和要素储备,全市现有航空航天领域两院院士18名、中青年专家约400人,带动南京市在无人机动力系统、航电系统等领域研发能力全国领先。

  目前,南京市低空经济集聚态势已初步形成。浦口区依托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吸引了工业级无人机、农用植保机、无人机5G信息模块研发等领域相关企业30余家;秦淮区依托南航、中电科28所等高校院所积极布局飞控系统,莱斯信息空管自动化运行系统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建邺区在江心洲生态科技岛推进无人空间体系建设,开展水陆空无人驾驶应用示范;江宁区打造“环南航”高校科学技术创新带,成为低空经济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南京市积极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发展,南京市工信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在航空领域,我们构建了以航空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机载系统、地面设备、空管系统开发等为重点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集聚了莱斯信息等80余家重点企业;在低空领域,我们构建了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四大低空产业体系,集聚了航天国器、中航无人系统等40余家无人机制造企业;在航天领域,我们正全力打造上游卫星制造、中游火箭发射和地面设备、下游卫星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集聚了中网卫通、凯睿星通等30余家重点企业。”